中国改革年代的政治斗争分章 9

杨继绳 / 著
 加书签  滚屏 朗读

地位。们对西方意识形有着强烈的排斥。对国的文化行严格的控制,对知识分子行打和迫害(注:丹诺夫是世纪 30 年代—40 年代苏联共产意识形的主负责的指导方针是在各个领域,包括文学、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和自然科学领域,断地行批判斗争,允许自由研究和自由讨论,就将学术问题说成是政治问题,提到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度,对知识分子行打迫害。丹诺夫虽然于 1948 年去世,但的影响远。)有说康生是中国的丹诺夫,康生,胡乔木、邓群就继承其地位。丹诺夫主义是极权制度的产,也是极权制度的工

【收藏窝小说网,防止丢失阅读度】

因此.在改革年代,意识形的掌管者和改革派知识分子之间发 导 言 - 16 -

生冲突是可避免的。

由于四项基本原则是有法律效能的武器,意识形的掌管者又有政治优和话语优。当们抡起四项基本原则的时,改革派知识分子是纷纷落马,就是望风而逃。然而,从中国改革整个说,中国改革每次突破,都是对原有的意识形的突破,对原有价值系的突破,由于新的价值系没有建立起,所以每次突破,都增加分彷徨,增加分信仰危机。信仰危机又为卫者提供了改革者的借。卫者的每了原有理论系的残缺,又为次思想解放和改革的突破创造了条件。实际,原有的价值厦业已崩溃,那些希望保持义“纯洁”的,只能残守缺的地位。

意识形的执掌者是以胡乔木、邓群为首的。胡乔木是毛泽东的秘书,任中共中央书记候补书记,分管宣传。文革中被打倒,文革期邓小平复,让负责中央政治研究室工作。1976年月 12 月,在“批邓反右倾翻案风”运中,胡乔木向“四帮”书,揭发邓小平十四条,受到“四帮”的通报表扬。“四帮”,邓小平宽恕了,还说胡乔木揭发的基本是事实。在中共十届三中全会,胡乔木增补为中央委员,十届五中全会被选为书记书记。,邓小平只把当“笔杆子”使用。在 1975 年邓小平二次山时邓群曾是邓小平的智囊之,当时把邓小平的思想归纳成篇重文章《论三项指示为纲》。在“反右倾翻案风”时,这篇文章成为重点批判对象。没有把责任推给部小平,自己承担起。1979 年发表同意搞商品经济的文章,反复权衡,改了看法,反而批评商品经济。十二届中央委员会里,们两都是中央委员,胡乔木则是政治局委员,邓群是书记书记。们两面还有批追随者。

导 言 - 17 -

意识形的执掌者掌着官方意识形的解释权和裁判权,控制着新闻版和社会科学研究。由于们对传统意识形的维护,对于保证中国共产执政的可或缺,们和的元老们息息相通。们从陈云等国元老那里得到权资源,也听从陈云等元老们的意见。们或直接向邓小平“左耳”写报告、材料,鼓邓的“左手”打改革派知识分子,或通影响元老而影响邓小平的政策走向。但是,们对传统意识形的维护的分行为,又成为改革开放的障碍,邓小平能让们为所为。

中国的改革派知识分子是中国改革的重量,其翼是自由主义者。们对计划经济制,对专制政治有着刻的批判,对民主、自由有着急切的渴望。些希望中国面貌的和支持们。民主派是们的量,中国的改革为们提供

大家正在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