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禹锡评传(出书版)分章 7
这年,京兆尹是韦夏卿。贞元十六年,朝廷曾任命韦夏卿为徐州行军司马,打算让
去接替已卒的徐泗濠节度使张建封的职务。徐州兵
,
纳尚未到任的韦夏卿。朝廷只得把
调回,先任吏部侍郎。贞元十七年(801)
最新网址发邮件: dz@LAWOXS.COM
十月庚戌,"以吏部侍郎韦夏卿为京兆尹,"①据《旧唐书·韦夏卿传》云:"夏卿有风韵,善谈宴",特别喜欢与有名的文相
,"其所与游辟之宾佐,皆
时名士。"刘禹锡
到任就为其撰写表、状,说明韦夏卿对刘禹锡的文才很赏识。
韦夏卿"于懦术,所至招礼通经之士。时
士窦群寓于(晋陵)郡界,夏卿以其所著史论,荐之于朝,遂为门
。"②在
任京兆尹等职期间,
学博士施士匄公开讲授《诗经》。在京的士
夫
去听讲的
很多,刘禹锡与柳宗元、韩泰都去听
。当时,柳宗元任京兆府蓝田县县尉;韩泰与刘禹锡有
戚关系③,亦仕于京。④刘禹锡曾与韦绚谈起
们
同去听施士匄讲《毛诗》的
形。《唐语林》记载,"刘禹锡云:与柳八、韩七诣施士匄听《毛诗》",刘禹锡到晚年还记得施士匄纠正了毛注的某些失误。⑤韩愈《施先生墓铭》云:"先生明毛、郑《诗》,通《
秋·左氏传》,善讲说,朝之贤士
夫从而执经考疑者,继于门。"又云:"贞元十八年十月十
学博士施先生士丐卒。"可见刘、柳、韩听施讲《毛诗》,
得迟于贞元十八年。
刘禹锡等对施士匄讲《诗》饶有
趣。施氏解《诗》与汉代经师那种拘泥古训、墨守师说的风气
同,凭借自己的理解而自由发挥。对于有志于政治革新的
说,这种治经方法
同于章句之学,提倡独立思考的
神,易于致用。这种学风对刘禹锡的影响很
。
贞元十九年(803),杜佑入朝,"拜检校司、同平章事。"①杜佑对禹锡仍很器重,重
的表、状仍请
代笔。《旧唐书·刘禹锡传》云:"从① 见《旧唐书》卷十三《德宗纪》
。
② 《旧唐书》卷六五《韦夏卿传》。
③ 刘禹赐《酬杨八庶子喜韩吴与余同迁见赠》诗自注:"吴
与余中外兄
"。
④ 参阅《柳宗元集》卷二十六《馆驿使记》云:"贞元十九年,甫阳韩泰告于
,始铸使印而正其名"。
① 《旧唐书》卷四七《杜佑传》。
佑朝,为监察御史"是错误的,因为刘禹锡离开淮南,是在杜佑入朝之
年多。《自传》所云:"调补京兆渭南主簿。明年冬,擢为监察御史"是正确的。由于御史中丞李汶的奏辟,刘禹锡被提拔为监察御史。
唐代的监察御史品级虽,为正八品
,但其职掌为分察百僚,巡按郡县,纠视刑狱,肃整朝仪,因而很威严,连京兆尹等官在路
遇见,都应当让路,即按"故事,尹避台"官。"②当时
有"监察御史振举百司纲纪,名曰'八品宰相'"之说。③刘禹锡
在《望赋》中回想当监察御史时的
形说:"避御史之骢马,逐幸臣之金
。"刘禹锡为监察御史时,被京兆
运使薛謇选为女婿,
为岳
写的碑文中说:"初,公治粟于朔陲,愚方冠惠文冠,察行马外事,聆风相厚,谓可
也,以元女归之。明年,愚入尚书为郎。"①可见,刘禹锡是在仕途的
风得意之时娶薛氏为
的。
贞元十九年闰十月,柳宗元自蓝田县尉入为监察御史里行;稍,韩愈由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,
们与刘禹锡在
起共事,结成了朋友。韩愈诗《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、李十
拾遗、李二十六员外翰林三学士》云:"同官
才俊,偏善柳与刘。"刘禹锡《祭韩吏部文》云:"昔遇夫子,聪明勇奋。常
利刃,开
混沌。子
在笔,予
在论。持矛举楯,卒
能困。时惟子厚,窜言其间。赞词愉愉,固非颜颜。磅磷
,羲农以还。会于有极,
之无言。"《唐故中书侍郎平章事韦公集纪》云:"(李)翱昔与韩吏部退之为文章盟主,同时
辈,惟柳仪曹宗元、刘宾客梦得耳。"从韩、刘的这些诗文可以看
们三
同为监察御史时讨论学术、切磋诗文的
景。
《旧唐书·刘禹锡传》说禹锡为监察御史时,"与吏部郎中韦执谊相善。"韦执谊是韦夏卿的从,杜黄裳的女婿。杜牧《唐故太子少师、奇章郡开国公。赠太尉牛公墓志铭》序 云:"故丞相韦公执谊,以聪明气
,急于褒拔,如柳宗元、刘禹锡辈,以文学秀才,皆在门
。"这是永贞革新以
的事。永贞革新时,首用韦执谊为相,
因执谊与王叔文时有异议,遂成仇怨。
虽然如此,刘禹锡仍推崇韦执谊"为有声宰相"。①中唐著名的《秋》学者啖助、赵匡、陆质是
个较有影响的学术流派。
其是陆质,在啖赵学派的基础
,撰成《
秋集传纂例》、《
秋微旨》、《
秋集传辨疑》等三部著作,受到当时士
夫的重视。
准、昌温、韩泰、韩晔、柳宗元等都曾研习
们的学说,有的还直接投师于陆质门
,陆质
参与了永贞革新。刘禹锡在《唐故衡州
史吕君集纪》中称吕温"早闻《诗》、《礼》于先侍郎,又师吴郡陆质通《
秋》。"这说明刘禹锡对当时这种研究《
秋》的学风是赞同的。
《新唐书·刘禹锡传》云:"时王叔文得幸太子,禹锡以名重时,与之
,叔文每称有宰相器。"早在贞元十
年(795),刘禹锡登吏部取士科,被授予太子校书时,就已有机会接近太子李诵,当时,在太子的
边有
位侍棋王叔文,越州山
(今浙江省绍
)
,
寒门庶族,颇有政治才识② 《旧唐书》卷
六四《王播传》。
③ 见《唐语林》卷八《补遗》。
① 《刘禹锡集》卷三《唐故福建等州部团练观察置使、福州
史、兼御史中丞。赠左散骑常侍薛公神
碑》。
① 见《刘禹锡集》卷十九《唐故中书侍郎平童事韦公集纪》。
和组织才能。刘禹锡与王叔文同在东宫,接触较多,很早就相识并建立了友谊。
贞元末年朝廷的政治气十分险恶。据
居易说,已经到了"
家
敢欢宴,朝士
敢
从"②的地步。王叔文
知唐德宗猜忌成
,为保全李诵的太子地位,
从
惹事生非。"太子尝与侍读论政
,因言宫市之弊,太子曰:'寡
见
,当极言之。'诸生称赞其美,叔文独无言。罢坐,太子谓叔文曰:'向论宫市,君独无言何也?,叔文曰:'皇太子之事
也,视膳问安之外,
辄预外事。陛
在位岁久,如小
离间,谓殿
收取
,则安能自解?'太子谢之曰:'苟无先生,安得闻此言!'"①太子对韦执谊说:"学士知王叔文乎?彼伟
也。"②可见,太子李诵非常信任王叔文。
刘禹锡与王叔文、柳宗元等从甚密,"定为
",难免引起同僚的猜忌。贞元十九年(803)冬末,韩愈因
疏直谏宫市的弊端和
减
民的负担,而被贬为连州阳山县(今广东省阳山县)令。韩愈对贬官毫无思想准备,又
明其原因,
怀疑是刘禹锡和柳宗元泄漏了
说的
些
之言:"拜疏移閤门,为忠宁自谋。
陈
疾苦,无令绝其喉。
陈畿甸
,
本理宜优。??天子恻然
,司
叹绸缪。谓言即施设,乃反迁炎州。??同官
才俊,偏善柳与刘。或虑语言泄,传之落冤雠。二子
宜尔,将疑断还
?"③实际
,韩愈的这种猜疑是没有什么
据的。刘禹锡为
友
向正直,
在元和元年《
杜司徒书》中,曾针对韩愈产生的疑心,说自己未尝"掩
以自售矣",未尝"近名以冒
矣",未尝"欺谩于言说矣",未尝"沓贪于
取矣",未尝"狎比其琐
矣",未尝"媒孽其僚友矣",未尝"矫
以买直矣",未尝"漏言于咨诹矣"。"永贞革新"失败
,杜佑当时还在朝,刘禹锡把这些话说给
听,是为了澄清刘、韩
谊中的这层
愉
的隔
。
贞元二十年(804),刘禹锡继续任监察御史,兼领监祭使。《旧传》、《新传》及《自传》均没有记载此事。刘禹锡《伤独孤舍》引云:"贞元中,余以御史监祠事。"虽提到任这个职务,但未详何年。据柳宗元《监祭使
记》云:"旧以监察御史之
居是职。贞元十九年十二月,??明年,中山刘禹锡始复旧制。由礼与敬,以临其
,而官事益理。制令有
宜于时者,必复于
,革而正之。"①可见,刘禹锡于贞元二十年兼任监祭使
职。
监祭使的职责主负责检查祭祀时的牲牢、器
,发现
敬之
,
弹劾祭官。当时,权德舆的女婿独孤郁为奉礼郎,刘禹锡与
相
得很好。"有事宗庙郊畤,必与之俱,由是甚孰。"②刘禹锡的诗《监祠夕月坛书事》,描写
们
同
行郊祀的
景:"西皞司分昼夜平,羲和亭午太
生。铿锵揖让秋光里,观者如云
凤城。"《旧唐书·李程传》云:"(贞元)二十年,入朝为监察御史。"刘禹锡《将赴汝州,途
浚
,留辞李相公》诗云:"
安旧游四十载",由
② 《
居易集》卷六十《论左降独孤朗等状》。
① 《旧唐书》卷三五《王叔文传》。
② 《旧唐书》,卷三五《韦执谊传》。
③ 《韩昌黎集》卷《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、李十
拾遗、李二十六员外翰林三学士》。
① 《柳宗元集》卷二十六。
② 《刘禹锡集》卷三十《伤独孤舍并引》。
和八年(834)逆推四十年为贞元十年(795),刘禹锡此年登吏部取士科,授太子校书,与李程在
安相识。"初逢贞元尚文主,云闭天池共翔舞",即回忆了贞元二十年(804)同在监察御史台时的
景。韩泰此时也为监察御史。刘禹锡《酬杨八庶子喜韩吴
与余同迁见赠》自注云:"吴
与余同为御史"。可见,刘禹锡入朝
,结
了许多志同
的有识之士。
五、永贞革新的核心
随着太子李诵边的政治
量逐渐增强,朝廷
部的政治斗争更趋
烈。韩愈直谏被贬,使王叔文、刘禹锡、柳宗元等革新派认识到改革问题并
简单,
子牵涉到权
很
的宦官集团和德宗皇帝本
。
们寄希望予有志改革的太子李诵,耐心而谨慎地等待着改革的时机。
据《旧唐书·顺宗纪》载,贞元二十年九月,太子李诵突然中风,"能言,暨德宗
豫,诸王
戚皆侍医药,独
卧病
能侍。德宗弥留,思见太子,涕咽久之。"由于太子李诵"每于敷奏,未尝以颜
假借宦官",因而
谋争权夺利的宦官集团
向
喜欢太子,
们企图乘德宗病危之机,以太子中风失语为借
,另外拥立皇位的继承
。在这
急关头。王伾、王叔文、
准、李忠言等
联
起
,果断地宣布遗诏:"皇太子宜于柩
即位"①,从而挫败了宦官集团的
谋。贞元二十年正月,德宗卒于会宁殿。太子李诵
病即位,这就是顺宗。
顺宗当太子时,就关心民瘼,向王叔文等了解"
间疾苦"②当时,土地兼并
益严重,广
农民沦为依附豪族地主的佃户。由于百姓逃散,户
锐减,朝廷税收地区
小,造成财政困难。唐王朝由盛转衰,
则宦官专权,外则藩镇割据。唐德宗时,宦官掌
军已形成
种制度。宦官
仅掌
神策军,而且担任各
监军使,控制了军权。唐中叶以降,宦官还任枢密使和宣徽使,掌
机
,宣布诏令,
纵了政权,自贞元之
,宦官的"威权
炽,兰锜将臣,率皆子蓄,藩方戎帅,必以贿成,万机之与夺任
,九重之废立由己。"①宦官为害
民的罪行也令
发指。宦官主持的"宫市"几乎是
昼抢劫。宣徽院的五坊小
,是为皇帝饲鹰养
的,却肆意妄为,百姓畏之如寇盗。而藩镇拥兵割据,对抗朝廷,破
了国家的统
,也是唐王朝当时面临着的
个严重问题,太子李诵经常与侍读王叔文等
谈论政
,从历代
衰治
的得失到当今朝政之弊都有所了解,立志执政
能对唐王朝的弊政有所改革。
李诵"宽仁有断"。建中四年(783),朱泚作
,德宗逃到奉天。李诵"从幸奉天,贼泚
迫,常
先
旅,乘城
战,督励将土,无
奋
"②贞元中,朝廷
以陆贽为首的正直敢言之士和以裴延龄为首的
佞之徒斗争很
烈。李诵分辨忠
,暗中支持宰相陆贫,说
刚愎自用。猜忌功臣的德宗
用裴延龄为相。"德宗在位岁久,稍
假权宰相。左右幸臣如裴延龄、李齐运。韦渠牟等,因间用事,刻
取功,而排陷陆贽。张滂辈,
敢言,太子从容论争,故卒
任延龄、渠牟为相。"③但陆蛰还是遭裴延龄陷害被贬。
李诵由此认识到象陆贽那样企图以片心除众弊,只遏群
,是难以奏效的。
因此,在东宫,十分注意广泛结
贤才。至贞元末,在
周围基本
形成了
个可以从事政治革新的
才集团。
顺宗即位,依靠王叔文、王伾等
的辅佐,迅速地把预先
好的贤① 见《旧唐书》卷十二《德宗纪》
。
② 《顺宗实录》卷五。
① 《旧唐书》卷八四《宦官传序》。
② 见《旧唐书》卷十四《顺宗纪》。
③ 见《旧唐书》卷十四《顺宗纪》。
才安排在重岗位
。韦执谊由吏部郎中提升为尚书左丞、同中书门
平章事。杜佑由检校司
、同平章事兼领度支盐铁使。王叔文任副使。刘禹锡为屯田员外郎,兼判度支盐铁案,协助杜佑、王叔文管理财政。陈谏为仓部郎中,
准也由翰林学士参度支,调发
纳。这就加强了朝廷对于财权的控制。
以王伾为左散骑常侍,充翰林学士。王叔文为起居舍,充翰林学士。
们可以
入
中,参与机密。以柳宗元为礼部员外郎,掌管礼仪、享祭、贡举之政。这样,王叔文主决断,王伾主管往
传授,韦执谊负责文诰,刘禹锡、柳宗元等
谋议唱和,采听外事。王叔文特别器重刘禹锡和柳宗元,"引禹锡及柳宗元
中,与之图议,言无
从。"王叔文、王伾、刘禹锡、柳宗元形成了革新集团的核心
,"时号二王、刘、柳。"①以"二王刘柳"为核心的革新派在顺宗的支持
,对德宗时期经济、政治、军事等方面的弊政,提
并实施了
系列改革措施。主
有这样几项:
、宣布蠲兔百姓所欠诸
课利、租赋、钱帛,
绝各种杂税及例外
奉;
二、罢宫市和五坊小,
侍郭忠政等十九
正员俸;
三、贬谪贪污残忍、民愤极的京兆尹李实;召回贞元时被无辜贬谪的正直之臣陆贽、阳城,当得知
们
于贬所时,即赠官以示褒奖;
四、放宫宫女三百
及掖
坊女乐六百
,召其
族归之;
五、裁减宫廷部的翰林医工、相工、占星等冗食者四十二
;
六、抑制和打方镇的
,如免去浙西观察使李锜的盐铁转运使职务,把盐铁转运权从方镇手中收归中央;
斥替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贿
扩
三川地盘的支度副使刘辟;
1.[综漫同人]败月光皆是我马甲 (现代中短篇)
[9845人在看]2.超级狂婿 (现代长篇)
[7980人在看]3.阁儿几个一起混 (现代中长篇)
[5536人在看]4.太古至尊 (古代长篇)
[4029人在看]5.原来我是世外高人 (现代长篇)
[7217人在看]6.磨浑盘 (古代中短篇)
[7843人在看]7.搞笑西游记 (现代中长篇)
[8049人在看]8.直播开局继承了一座恫物园 (现代长篇)
[9917人在看]9.少爷总替我背锅 (现代中短篇)
[2354人在看]10.鱼挽和终离的十五天 (现代短篇)
[4524人在看]11.浊世情鸳 (古代中短篇)
[1632人在看]12.我本少爷 (现代中短篇)
[8575人在看]13.循环元素 (现代短篇)
[4588人在看]14.财迷鬼玉 (现代短篇)
[1335人在看]15.一眼千年 (现代短篇)
[5769人在看]16.都市游龙 (现代短篇)
[8623人在看]17.七大寇·沈虎禅大传·将军剑:战将·闯将·悍将 (古代中短篇)
[6717人在看]18.(败蛇同人)漫金山 (古代中短篇)
[1622人在看]